智慧教育优质服务商

当前位置: 首页>服务案例

苏州市第三十中学校

发布时间:2020-04-17

浏览次数:5577

用好苏州线上教育中心 服务“家园学校”子女

田明亮  苏州市第三十中学校书记

 

苏州线上教育中心是一个以“苏州名师全过程全免费”为核心理念,统筹全市名优教师资源并贯通线上线下与课内外的高度信息化、智能化、个性化网络学习平台。中心上线以来,已初现成效,据统计自2018年3月至目前(11月底),平台登录数已超过60万人次,日均访问量达2.5万人次。我校亦基于校情积极利用好这一平台,努力让全校学生享受更优质的在线教育资源

 

一、提升对苏州线上教育中心的认识

1.未来教育的大势所趋

苏州教育长期以来坚持将教育信息化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选择。《苏州市教育信息化五年行动计划(2013-2017年)》就提出基本建成“课程无处不在、教师无处不在、学习无处不在”的泛在应用环境,基本实现学校管理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当前正在推进以“通过大数据分析,让技术服务于人,尊重规律,弘扬个性”为特征的“智慧校园”建设。苏州线上教育中心作为该项建设标志性的运用平台,在进行实验性使用、局部推广实践的基础上,以区域性行政推动的形式,使区域内全体教师参与其中,具有全面性、普及性、深刻性的特点。

 

2.学校学习的有益补充

当前随着智能终端的进一步普及,线上教育可以说已经达到全面普及的阶段。线上教育有其独特优势——无时间、空间限制,学生可随时随地观看和学习,能很好地适应个性化学习的要求,可以按需学习,更适合反复学习。不少区域、学校已经拥有自己的线上教育平台,但限于资金、师资、技术等因素,大多数学校的线上教育平台处于零散的运用状态。

 

苏州线上教育中心面向全市师生及家长提供名师课程资源、名师网络答疑、名师在线直播及学习行为数据分析四大类教育服务,更具有资源和技术的优势,直属学校应该是首享其惠的幸运者。

 

3.专业发展的有益助推

苏州线上教育中心工作的整体推进,也是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契机。在教研活动中,我们不断倡导、分步要求各教研组围绕认识平台、使用平台、依托平台规划、完善校本课程资源建设等课题,推进平台与教研组建设的融合。在教师日常工作中,我们有计划地在备课、作业布置、名师课观评等方面推进教师与平台的互动。

 

4.本校学生的需求更强工所在

苏州市第三十中学校毗邻山塘街,位于小巷深处。2008年以来,学校成为苏州市教育局定点吸纳外来民工子女的学校之一,生源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近90%的学生来自外来务工家庭。于是我校确立了“家园学校”的发展目标,树立了以民为本,办好平民、亲民、惠民教育的理念,旨在“建设家园学校,服务百姓子女,培养有为人才”,为众多来自外来务工家庭的孩子营造和谐安全、充满温情的学习环境,为那些忙于生计的外来务工人员解除后顾之忧。

 

近几年的教育质量监测数据同样显示,我校绝大部分学生在个人成长、学业发展上得到的家庭支持十分有限。仅从“课外补习时间”这项监测数据就可见一斑。从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目标的视角看,我校学生有着先天劣势。苏州市教育局启动苏州线上教育中心项目,是为回应老百姓最关切的教育民生诉求,为普通家庭提供免费优质资源,此举也成为全面整治校外培训机构的有效疏导措施之一。

 

二、扎实推进苏州线上教育中心工作

1.利用“三会”不间断宣传

面对苏州线上教育中心这一全新形式,师生、家长都需要一个接受过程。学校要重视并做好会议宣讲、培训(学生会、家长会、教师会)工作。尤其要让家长和学生知晓,在平台上,学生不仅可以看到中小学生学习的全学段全学科课程视频资源,还能以文字、图片、语音和短视频等形式与教师实现便捷互动,学生在平台上的学习、互动与思考痕迹,还将生成专属于该生的数据分析,由平台根据数据向学生精准投递个性化学习建议,有效加强学习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尤其在上学期结束、新学期开学初家长会上,我校对平台的更新升级及时做了宣传家长们对由大市教研员、命题研究专家领衔,名优师集体开发课程内容、研讨授课方式,教研员全程把关课程质量的平台课程资源高度认可。

 

2.抓好使用过程的节点

除了以会议宣讲为主的基础推广,我校更重视平台使用过程的关键节点。例如在经过了2018年7、8月暑期使用之后的新学期初,我们又面向全体学生就暑假使用情况做了问卷调研。调研设置了例如“你是否知晓苏州线上教育中心的基本情况”“你是否使用过苏州线上教育中心”“你未使用的原因”“你使用了哪些功能”等问题,从而达到调研、指导、宣传的多重目的。学校建立了“苏州线上教育中心”工作群、班级群,通过即时通信解决使用的具体问题。此外,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将苏州线上教育中心工作纳入教研组建设项目,随着平台的深入使用,指导各教研组开展专题培训、研讨。

 

3.师生双线推进

一方面,学校做好对学生的宣传培训工作,及时通知学生参加每周的线上直播课,并做好跟踪统计;另一方面,学校要求学科教师同步关注市级直播课信息,做到心中有数,安排好教学进度,适当减少作业布置量,使学生有时间和有必要参与线上直播课程的学习。

 

4.每周落实、阶段评比

针对我校学生家庭现状,教学管理部门采用发放纸质《告家长书》、收回执的方式,告知学生、家长直播课程信息,督促家长提醒或帮助学生及时完成课程学习。周一将相关观看数据反馈给班主任,班主任跟进此项工作。通过师生、家长的共同努力,学校苏州线上教育中心直播课学生参与率稳中有升。学校还通过阶段评比,激励学生参与苏州线上教育中心的学习。本学期,我校先后评选出了苏州线上教育中心学习先进个人和先进班级。

 

三、对苏州线上教育中心的设想与建议

1.顺应中心自身的调整

苏州线上教育中心自启动以来,从领导层面、执行层面到技术层面的人员一直积极关注本校师生的使用情况,不断加强宣传、培训、服务工作,召开座谈,进行调研,调整工作思路、策略。学校也将紧跟步伐,积极配合,把这项民心工程做实、做好,继续在促进学生有效使用和提升校内直播质量方面做出努力。

 

2.培养校内网络名师、名课

从目前的使用效果反做中看,由于各学校的学生状况不一样,客观存在部分学科进度安排不一致、教学重难点不一致、直播难度时长接受度不一致等情况,学校有必要培养自已的师资、建设自己的课程。下一步,学校将加强教研,挖掘、发挥校内教师兴趣、特长,激励教师建设自己的课程,甚至融入“家园学校”校园文化的建设中。从校内调研“你更喜欢哪一类老师的直播课”的相关统计看,此项工作也实有必要。

 

3.学生“网络学习文化”建设

线上学习始终伴随着对学生网络素养的拷问。未来学习的趋势,更需要学校以开放的心态,适应新时代学生特点,同时加强学生网络学习文化的建设。我们将通过课程学习主题活动、家长培训等形式,一方面加强对学生课内外一体化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应用能力以及信息意识、信息伦理等方面的培育,将学生信息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完善课程方案,充实适应信息时代、智能时代发展需要的课程内容一方面加强家长、老师对学生网络学习、信息平台使用的管理、引导。

 

4.安排校内辅助,精准帮扶

基于我校现实,仍然有部分学生因家庭原因,不能顺利使用电子设备参与线上学习。以下为本校初三年级“你未使用的原因”的统计数据,其中“家里没有硬件(电脑或手机、宽带)条件”占5.13%。(此项调查是2018年9月初进行的,当时“不会操作登录”也占有一定比例)在能够实现网络学习的学生中,大多数学生采用手机观看,这会影响收看效果。为此学校也有设想,利用在校时间为部分有需要的学生开放学校设备方便他们学习。

 

5.推进线上、线下常态化融合

要真正让苏州线上教育中心成为学生学习的有效辅助,成为学生日常学习的自然陪伴,需要学科教师的深度参与。今后,学校将以“教师如何有效使用苏州线上教育中心”为重点,开展多角度研讨,将上文论及“专业发展的有益助推”的意识、想法转化为行动以教师的线上、线下学习方式引领学生的线上、线下学习方式,提高优质资源的利用率、转化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6.对苏州线上教育中心的建议

(1)机制建设。一是加强顶层设计,联通现有各类平台资源。苏州线上教育中心加强与教师发展中心、教育信息中心(电教馆)、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质量监测中心、考试中心的沟通,做到人才、数据等重要资源的整合,其他中心也需主动对接,利用好苏州线上教育中心的平台优势。例如,质量监测所得的学科数据报告应成为苏州线上教育中心课程资源推送的依据。此外,需要教育局与基层学校协作,利用好区域内的名师资源,使他们腾出精力进行苏州线上教育中心课程的打磨。二是与学校师生的互动。可以让名师进学校“巡演”,开展基于真实场景的直播活动。

 

(2)队伍建设。一是建立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使其各展所长。从学生接受的角度来看,相对固定的教师更易于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中心可以结合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和教师的兴趣专长,对教师进行遴选与优化安排。二是需要专业的辅助教师。解决好平台时常出现的不稳定性,需要技术员和助教,尤其是基于真实场景的直播互动更是如此。

 

(3)课程建设。一是夯实基础教育学段学科辅导,做到教材同步、能力涵盖、形式多样。目前,可以供教师备课、上课使用的微视频资源以及学生乐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资源相对较少。二是立足素质教育与终身学习。当前苏州线上教育中心已经在不断丰富和完善苏州线上教育中心综合课程,已有计划提供科技、心理、艺术、STEM等方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育教学课程。

 

(4)功能优化。按照建设规划,平台将实现提供名师精品微课资源、名师在线互动问答、名师课程网络直播、在线学习行为分析四大类教育服务,与未来教室的课堂教学系统形成联动呼应,建成时时处处可学习的课外教学系统。我们认为在保障平台安全稳定的基础上,尤其要加强资源搜索整理和学习行为分析诊断功能的建设。

 


 


18551581873

微信二维码